全站导航
手机版
首页 > 购物 文章详情

本报评论员 栗玉晨

掌握了系统思维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才能在工作中增强解决问题时的关联性和耦合性,使各项工作朝着正确方向、按照客观规律推进。年轻干部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炼、增长本领,才能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不犹豫、不观望,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不推诿、不逃避,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不畏缩、不躲闪。

3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年轻干部必须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守住拒腐防变防线,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练就过硬本领,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树立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追求高尚纯粹的思想境界,为党和人民事业拼搏奉献,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相关报道见A3版)

去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共产党的干部要坚持当“老百姓的官”,把自己也当成老百姓,不要做官当老爷,在这一点上,年轻干部从一开始就要想清楚,而且要终身牢记。年轻干部无论是立身处世还是从政干事,首先要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

政绩观是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反映的是干部的党性修养、政治立场、格局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饱含着对年轻干部的殷切期望,为广大年轻干部健康成长指明了努力方向。

在向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踔厉进取的新征程上,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领导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重要论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繁重复杂的改革发展稳定使命面前,有的领导干部热衷于造声势、做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劳民伤财却又与民无益;有的人谋划工作主观臆断,简单化、片面化;有的干部以口号式、表态式、包装式落实“贯彻”中央大政方针;有的人面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慢慢吞吞、拖拖拉拉……凡此种种,都偏离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忘记了为民造福才是最大政绩的初心。不正确的政绩观,必然导致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滋长蔓延,严重妨碍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

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首先要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员干部只有胸怀天下、志存高远,不忘初心使命,把人生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把为人民幸福而奋斗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才能拥有高尚的、充实的人生,也只有理想信念坚定,才能守住政治关、权力关、交往关、生活关、亲情关。

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发展思想,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什么是好事实事,要从群众切身需要来考量,不能主观臆断,不能简单化、片面化。业绩好不好,要看群众实际感受,由群众来评判。有些事情是不是好事实事,不能只看群众眼前的需求,还要看是否会有后遗症,是否会“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

要想做到这些,必须自觉运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观察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掌握了系统思维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才能在工作中增强解决问题时的关联性和耦合性,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才能使各项工作朝着正确方向、按照客观规律推进。年轻干部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炼、增长本领,才能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不犹豫、不观望,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不推诿、不逃避,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不畏缩、不躲闪。

年轻干部唯有谋划时统揽大局,以绣花功夫把工作做扎实、做到位,才能赢得真正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政绩,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

赞赏 您的鼓励使我们更新的动力
全网好价
相关文章
扫一扫 扫一扫,看更多